繼白酒基酒投資大行其道之后,類似的黃酒原酒投資方式正在黃酒行業中流行開來。三年前買進一批黃酒原酒,并將其寄存在廠家倉庫中,三年后部分產品的市場售價已翻番有余;即使有些產品漲得那么快,廠家也有承諾10年后會以原價兩倍的價格回購近日,浙江有媒體報道了古越龍山首倡的黃酒原酒投資模式。
巨頭看好原酒投資拉升利潤
所謂原酒,是指儲存在倉庫里的大壇酒,與市場上的瓶裝酒相比,其最大區別是未經勾兌、灌裝,保持著黃酒的原汁原味。
在原酒投資項目逐步展開的三年后,古越龍山的主營收入、凈利潤都呈現了出人意料的高速增長。其2010年年報數據顯示,全年主營收入為10.7923億元,同比增45.73%;凈利潤為1.2431億元,同比增長62.51%。2011年中報顯示,中期主營收入為6.7535億元,同比增30.60%;凈利潤為0.8423億元,同比增長62.12%。中國釀酒工業協會黃酒分會秘書長沈振昌將古越龍山2011年中報稱為 “黃酒企業歷年最漂亮的一份中報”。
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一位蔣先生在電話里確認,會稽山已經推出2009年原酒等產品作為投資項目,但他沒有透露更多信息。據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介紹,會稽山已在古越龍山原酒投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出“酒莊”概念,讓投資者不僅購酒而且當莊主,投資方式更加靈活。
變現困難 理性看待投資原酒
并非所有人都認為黃酒原酒投資是塊“香餑餑”。民生證券上海營業部首席分析師黃國強同樣不十分看好黃酒原酒投資。 “和白酒基酒投資相比,黃酒原酒的品質、價值和市場需求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只有在消費充足的前提下,以量價配合的形式來操作這個項目,才有進一步升值的可能。 ”
而對于投資者來說,黃酒原酒轉手、變現困難的缺點,也是需要考量的問題。以古越龍山為例,關于黃酒原酒的投資回購,其制定的黃酒原酒交易規則中有相應的規定:原酒公司在銷售期滿五年后開始回購,回購采用“部分回購、價格協商、先到先購”的原則。很明顯,“部分回購”的數量很可能比較有限。
成本推動價格上漲應有空間
客觀地說,在利潤奇低的黃酒行業,古越龍山39.42%的毛利率、12.53%的凈利率(據其2011年中報)在同行中并不算高,但其首倡的原酒投資仍然受到了同行的認可和效仿,根本原因還是在于黃酒價格有著相當的上調空間。
“黃酒價格歷來不高,成熟市場的價格比非成熟市場的價格還要低,目前高檔消費場所里最貴的黃酒也不會超過1萬元一瓶。和白酒動輒上萬元、拍賣甚至過百萬元的價格比較,同樣是傳統的、糧食發酵型的黃酒望塵莫及。 ”沈振昌告訴晚報《食尚》,“即便是和生產成本差不多的葡萄酒相比,黃酒的價格也偏低,利潤相差約4%。在今年原料、人工等各類成本高企的大環境下,下半年黃酒漲價恐怕在所難免。 ”
在價格看漲的情況下,黃酒原酒更受當地投資客的青睞。古越龍山提供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黃酒原酒投資者已超過3000人,其中紹興人占50%左右。